所以,一切真的都是我的错? | 亲密关系创伤幸存者自救指南
本文要点
由于曾经认为有毒关系是正常的,创伤幸存者很难确认自己是否是施虐的一方。
家庭暴力幸存者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区分自己与施虐者的特质来为自己赋权。
因为曾经经历过煤气灯效应和投射,所以许多家庭暴力幸存者会怀疑自身的处境。
许多经历过虐待关系的人后来会怀疑自己的处境,他们极度渴望弄清楚导致混乱的原因,经常会问“我是那个施虐者吗?”。
我对此事的第一反应就是反驳道:“既然你有这种洞察力和足够的自省能力问这样的问题,那么几乎肯定你不是施虐者。”
电视剧《江照黎明》
受虐者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
然而,这个问题真正的答案还有一个更深入的解释。由于许多施虐者通过宣扬扭曲的现实施虐,而对受害者产生的影响又导致他们质疑自己对这些事件的看法。甚至在受害者开始质疑他们的关系是否是虐待关系之前,很多人经常想知道,“难道是我疯了吗?”或者“也许我误解了……”。
这是因为施虐者蓄意使用煤气灯效应控制受害者,渐渐地让受害者一直处于自我怀疑之中。
然而,即使这段关系结束了,很多幸存者在尘埃落定时还存有怀疑,又在想,“也许是我的错。”
施虐者往往不会自我反思
不过,仅此一个问题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自我反思水平,这是大多数施虐者通常是做不到的。没有同理心,施虐者就缺乏质疑自己行为的觉察力,也就很难承认这是虐待行为。如果对于你们的关系,你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你可能不是施虐者。
这并不是说你对偶尔地不正常的,甚至是虐待性的评论或行为已经免疫。在我们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我们都有能力采取这样的行动。区别在于,如果我们能够辨别它,承担责任,并有意识地做得更好,我们受到伤害的风险更小。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试图寻找某些行为的“原因”,以及他们对这段关系的意图。
假设一方对另一方缺乏同理心。在这种情况下,这一解释并不是要把他们病态化为虐待狂,或指责他们,但这确实引起了一些担忧。如果任何异常的或者潜在的虐待行为影响了夫妻间的关系动力,那么我就要考虑这可能引发了他们关系中的限制和危险。
很多人来问我,“但是我怎样知道我不是在施虐呢?”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它很适合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的对话,这对我们所有人的成长都很重要。
拥有真正自我反思的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成熟水平,这是许多没有同理心的人无法做到的。你几乎找不到一段关系,其中一方对关系的结束是完全没有过错的,但是在所有关系中,偶尔发生的“一般”不良行为和构成虐待的恶意行为是有区别的。
三种迹象证明你不是施虐者
以下三种迹象不能证明你可以避免偶尔出现的不良行为,但是它们可以反映出你具备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能力,这是大多数施虐者尤其是那些具有自恋特质的人无法体验到的:
1)你提问过这个问题。
如上所述,相比于任何搜索引擎、短视频或者好心朋友的建议,自我反思能力会让你更进一步。那个熟悉的提问“是什么让你夜不能寐”可以解释你的内心加工过程。
如果你是要想办法回击对方,也许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报仇,对你是有益的。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清醒得在思考自己做错了什么,哪些事情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或者担心他们接下来会做什么,这表明你可能不是一个恶人。
2)处理家庭暴力问题时,我注意到伴侣对彼此的痛苦的反应是非常能说明问题的。
我观察到,当一方被逮捕或者前任失去家庭、工作或者孩子时,另一方会表现出极其兴高采烈的反应。这是一个巨大的危险信号。即使伴侣被逮捕或者从家里搬出去是为了你的安全,这也不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对作为临床心理咨询师的我来说,这种反应通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表明也许我的来访者实际上是一个施虐者。
不管你们两个之间发生了什么,就算你极度恶毒或者残暴,这也超出了关系结束后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的情绪反应。能够对他人的反应同情和共情是一个巨大的标志,表明你不是恶毒残暴的人。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3)你对你们的关系产生了自我怀疑。
不论是柏拉图式的还是浪漫的关系,对于任何关系的结束,问“要是……将会怎么样”或者“我对……都做了什么”,这表明你意识到了你自己的不完美必然会影响周围的人。
我总是喜欢指出,你可以傲慢,甚至是一个混蛋但不虐待他人。请记住,并不是每个设置界限或有时自私自利的人就是施虐者或者自恋狂。
更危险的是,具有自恋特征的施虐者倾向于将这种诊断归咎于他们的前任伴侣,使自己看起来更像是受害者,并让他们的受害者陷入更深的怀疑中。
请记住,一个真正的自恋狂惯用技法是将她们的行为投射到他们的前任身上。如果他们想要报复你,他们会宣称你要摧毁他们;如果他们在跟踪你,他们会宣称你在跟踪他们。
这种模式对幸存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外人通常不知道该相信谁,而这会加剧任何已经存在的自我怀疑。
美国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
「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尊重与平等之上,任何以爱为名的打压与践踏,都是爱的谎言。」
每个人都有价值且值得被爱,希望能通过自我接纳,自我反思和同理心,来阻止受到亲密关系创伤后的幸存者非常擅长的事后怀疑。要及时掌握自己当前真实的情况,善于分析,不断前进,不断成长。
消除心理创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的勇气和坚持。
End
您还想看到“抑郁症”“心理信息共享”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